鏡頭基礎
焦距
焦距,或變焦鏡頭中的焦距範圍,通常是您在為特定相片或攝影類型選擇時的第一考量。鏡頭的焦距決定了攝影中至關重要的兩大要素:放大倍率及視角。
較長的焦距對應較高的放大倍率,焦距較短放大倍率也較小。焦距短的廣角鏡頭,放大倍率低,這代表您必須實際靠近一般大小的主體,才能讓主體填滿整個畫面。但是,這也代表您可以讓較大的主體入鏡,不必從遠方拍攝。望遠鏡頭焦距較長,放大倍率高,因此可以將相機遠方的主體填滿畫面。
[1] 鏡片的後主點 [2] 焦距 [3] 視角 (對角測量) [4] 焦平面 (感光元件平面)
- 技術知識 -
鏡頭的焦距定義即是當焦點設為無限遠時,從其後主點算起,至其後焦點處之間的距離。後主點是光學鏡頭中做為基準點的六大主點 (前焦點、後焦點、前節點、後節點,以及前主點和後主點) 之一。複合鏡頭的後主點並沒有預定位置 (可能會在鏡筒內或鏡筒外,一切端視鏡頭設計而定),因此實際上沒有任何能夠簡單測量鏡頭焦長的方法。
「視角」指的是決定了眼前景象中能夠由感光元件所拍攝的範圍。以更技術性的詞彙說明,視角是感光元件拍攝到的場景角度範圍,且是以對角測量。請務必記住,視角完全由鏡頭焦距及相機的感光元件格式而定,因此,您從任何特定鏡頭取得的視角,在 35 mm 全片幅相機及 APS-C 格式相機上,結果完全不同。焦距相同的不同鏡頭,搭配相同尺寸的感光元件使用時,視角永遠相同。
「焦距與視角」比較圖說明了兩者關係對於 35 mm 全片幅與 APS-C 規格相機的意義。
* ( ) 中的焦距:相當於裝在採用 35mm 全片幅感光元件的可交換鏡頭式數位相機上時的同等焦距
使用焦距長的鏡頭,在最終的成像中,前景及背景物體通常會較靠近彼此。這種效果有時稱為「望遠壓縮」,但這並非鏡頭本身所造成。實際情況是,在使用望遠鏡頭時,您必須離主體遠一點。因此,相對於前景及背景主體與相機的距離而言,兩者其實更為靠近。另一種說法就是,因為前景和背景物體和相機距離頗遠,他們在最終成像中的相對大小,會比現實中更接近。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通常您要靠近前景主體,才能讓相片中的主體夠大,因此,較遠的物體看起來會相對較小。看起來的透視差異,實際上是您與主體之間的距離造成的結果。
24 mm 焦距,84 度視角
300 mm 焦距,8 度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