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加入令人興奮 (且有時令人目不暇給) 的高解析音樂世界嗎?關於高解析音樂有不少知識需要了解,而且術語看起來艱澀又令人困惑。
別擔心,Sony 的目標是提供成為音訊專家所需的高解析音樂知識,讓您擁有最佳音樂體驗。
以下列出現今音樂發燒客領域常見的基本高解析度音樂術語及其定義:
高解析音質:
以比 CD 和 MP3 還高的取樣率進行編碼與音樂播放的音質。高解析音質的特色是清澈無比與細節呈現,為您最愛的歌曲賦予新生命,比起將原始錄製轉換為 MP3 檔案,保留了更多的資料。高解析音質檔案格式包括 WAV、DSD、ALAC、FLAC 和 AIFF。
DSD 與 PCM:
將音訊處理/編碼成數位可用格式的兩種方式為 PCM 和 DSD。簡言之,PCM 易於操控。然而 DSD 是錄音室所用的主要歸檔格式,而且有些人認為 DSD 提供的數位檔案取樣最接近原始類比來源。以下詳細說明:
DSD:
直接數位流使用脈衝密度調變編碼將音訊訊號儲存在數位儲存媒體上。這項技術的取樣率為 2.8224 Mhz 或 5.6448Mhz,是 CD 音訊取樣的 64 或 128 倍。
PCM:
脈衝編碼調變是將標準音訊訊號轉換成數位音訊的技術。這是電腦及 CD 數位音效的標準格式。依固定間隔對訊號振幅進行取樣,每次取樣受限於數位步階範圍的最近值。
失真:
失真檔案壓縮會導致資料及原始版本品質的流失,MP3 及 AAC 檔案就用到失真檔案壓縮。所產生的檔案佔用空間比原始版本少很多,但品質犠牲也相當大。
不失真:
不失真壓縮可利用數種演算法從壓縮資料近乎完美地重現原始資料。不失真資料的檔案大小通常大於失真檔案,但是音質也明顯更佳。此類的檔案格式的例子包括 FLAC 和 Apple Lossless。
未壓縮:
未壓縮音訊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 — 未經壓縮的原始資料。一般而言,最佳音質來自 WAV 和 AIFF 格式等未壓縮音訊檔案。未壓縮音訊的缺點包含占據大量空間,以及開啟與播放這些檔案需要的頻寬。
kHz/位元:
這是位元深度的取樣頻率標準表示法。
千赫 (kHz) 數
測量取樣頻率,即每秒對音訊取樣的次數。因此 kHz 數越高,音質就越佳。
位元深度
可測量每個取樣中的位元數 (或資料量)。位元深度對應於每個取樣的解析度。位元深度越高,音質越佳。
在您了解新的高解析音質詞彙之後,請花點時間實際體驗這些詞彙。
利用您的 MDR-1A/B 高階高解析度立體聲耳機聆聽清晰淨透的高解析音樂。
您可以找到所有喜歡歌曲的高解析版本。
音樂與生活:樂迷與音樂發燒客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