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般人而言,「超高音喇叭 (Super Tweeter)」一詞聽起來可能像是一個花太多時間在熱門社群媒體網站推特上的人。但是對發燒客有不同的意義。簡單說,超高音喇叭就是可以為家庭音響系統產生超高音和更佳音質的喇叭驅動單體,同時也是任何可播放高解析音質之 Hi-Fi 喇叭的必要部分。
打造更優質家庭音響的獨特方法
為了產生最佳音質,大部分的 Hi-Fi 喇叭系統都要求聆聽者坐在喇叭正前方,而且耳朵的高度要和超高音喇叭一樣高。
但是 Sony 工程師團隊中的 Tomoya Kato、Kouji Miyata 和 Masanori Sugiyama 發現這不是大部分人聆聽音樂的習慣 — 他們希望在家裡四處移動時也能享受優質音訊。
影像上的藍色區域代表傳統喇叭的最佳效果區,而黃色區域代表 SS-HA1/3 的最佳效果區。
從這個概念出發,Sony 開發了可提供最大室內聆聽範圍的家庭音訊系統 — HA 喇叭系列 (SS-HA1 和 SS-HA3)。
其中關鍵為何?超高音喇叭的獨特見解。
高音喇叭有許多不同外型與大小,都會對音質產生影響。針對新手,Sony 選擇輕巧的軟圓頂型高音喇叭做為 SS-HA1 和 SS-HA3 的前端,因為它們產生的音訊具備最高清晰度與資訊密度。這就表示音訊聽起來盡可能接近直接來自音樂錄音室的母帶類比檔案。
但 Kato、Miyata 及 Sugiyama 知道這兩個超高音喇叭不足以達成讓音效寬廣散播。因此,他們在 Hi-Fi 喇叭頂端架設了另外兩個超高音喇叭,在上方對角方向補充能量,以保證在極廣聆聽範圍中都有一致的音質。
Sony 工程師團隊藉由建立可調整兩顆超高音喇叭之相對位置僅數公釐 (垂直、水平與深度) 的特殊工具,以找出兩者間的最佳相對位置。他們以不同的測量單位進行無數次的音樂聆聽試驗,最後使用電腦模擬程式確定了最佳位置。
具備其他 Hi-Fi 喇叭元素的超高音喇叭
雖然未裝外殼的小型超高音喇叭在測試階段提供優秀的音質,但是在 Sony 工程師正確裝上喇叭外殼時發生了一個問題 — 完全感受不到超高音喇叭的效果。
這是由於小型超高音喇叭有很高的指向性,使得反射板表面會反射音波。此外,外殼角落會發生繞射情形,嚴重影響音質。
此影像顯示有繞射的喇叭 (左) 與沒有繞射的喇叭 (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團隊盡可能縮小超高音喇叭的反射板範圍,以減少反射板的反射。
他們還發現具備 45 度角切底設計的超高音喇叭產生的音質優於半球體設計或不完全圓邊設計。
因此,他們採用 45 度切底的左右側設計,反射板朝上且喇叭也採對角朝上的方向。
音樂與生活:樂迷與音樂發燒客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