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基礎

光圈、f-值與景深
光圈與曝光

鏡頭中的光圈 (也稱「光闌」或「入光孔」) 是精巧的機械工程零件,能在光學路徑中提供可調整大小的開口,以控制通過鏡頭的光量。光圈與快門速度是控制曝光的兩個主要方法︰在同樣的快門速度下,較為昏暗的光會需要較大的光圈,才能使更多光線抵達感光元件平面;而較充足的光會需要較小的光圈,以獲得最佳曝光。此外,您也能保持同樣的光圈設定,並透過改變快門速度以獲得類似的結果。但由光圈所調整的開口大小會決定光線經過鏡頭時的「平行」度,所以也會直接影響景深。因此,您需要控制光圈及快門速度,才能拍出心裡所想像的相片。

F 值數學原理

- 技術知識 -

F 值是鏡頭的焦距除以有效光圈直徑的值。以 35 mm F1.4 G 系列鏡頭為例,當光圈設為最大值 F1.4 時,有效光圈直徑為 35 ÷ 1.4 = 25 mm。請注意,鏡頭的焦距變化時,固定的 F 值所需要的光圈直徑也會隨之改變。舉例來說,F1.4 在 300 mm 望遠鏡頭上所需要的有效光圈直徑為 300 ÷ 1.4 ≈ 214 mm。這樣的鏡頭巨大、笨重,也非常昂貴,因此,在焦距較長的望遠鏡頭上不常見到很大的光圈。雖然攝影師並不需要瞭解實際光圈的直徑是多少,不過瞭解概念還是很有用的。

「F 值」或「F 級數」

每個鏡頭都有最大與最小的光圈值,以「F 值」表示,但是在鏡頭的規格名稱中,通常只會列出鏡頭的最大光圈。以 Sony 35 mm F1.4 G 為例。這是一顆 35 mm F1.4 鏡頭︰35 mm 是焦距 (我們之後會解釋),而 F1.4 便是最大光圈。但「F1.4」代表了什麼呢?您可以查看「F 值數學原理」方塊以瞭解詳細的技術資訊,但是就實用層面來瞭解時,您只需要知道較小的 F 值代表較大的光圈,而 F1.4 已經是一般用途鏡頭中所會使用到的最大光圈了。一般認為最大光圈為 F1.4、F2 或 F2.8 的鏡頭算是「快速」或「明亮」鏡頭。

您在相機鏡頭上使用的標準 F 值光圈由大至小為︰1.4、2、2.8、4、5.6、8、11、16、22,有時候也會用到 32 (是的數學家們,這些都是 2 的平方根的次方)。這些皆為完整的級數,但你也會看到相當於完整級數一半或三分之一的級數的分數。若將光圈大小增加一個完整級數,會使允許進入鏡頭的進光量增加一倍;而將光圈大小減少一個完整級數,則會使達到感光元件的進光量降為一半。

[1] 有效光圈 (光線進入孔徑的尺寸) [2] 光圈 [3] 焦距 備註︰圖中光圈與焦距的值為約略值。

光圈與景深

「景深」指的是與相機間距離的範圍,落在景深範圍中的拍攝主體會顯得清晰銳利。

在景深極淺的例子中,合焦範圍可能僅有數公釐。在另一個極端中,一些風景相片可能會使用非常深的景深,使得從相機前方到綿延數公里之外的地景都清晰合焦。控制景深在發揮攝影創意時是非常實用的技能。

基本上,較大的光圈景深較淺,因此,若您想要拍攝具有漂亮離焦背景的人像,您就要將光圈開得更大。但其他因素也會造成影響。擁有較長焦距的鏡頭通常景深較淺 (由上述可知,其中一個原因是 85 mm 鏡頭的 F1.4 比廣角的 24 mm 鏡頭的 F1.4 光圈要大得多),而在所拍攝的同一場景中,各個物體之間的距離也會影響景深的效果。

光圈 (左至右)︰開放 (大) 至關閉 (小) 景深 (左至右)︰淺至深

散焦效果的三個關鍵

- 拍攝技巧 -

除了選擇明亮的鏡頭,並把光圈開到最大之外,想要拍攝具有美麗散焦背景的相片,其實還有幾項值得注意的地方。大光圈是第一個「關鍵」,但有時只靠大光圈可能沒辦法為您帶來想要的成果。第二個關鍵是拍攝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如果背景非常靠近您的拍攝主體,則可能會落在景深之內,或是太過於靠近而導致散景的程度不足。可能的話,讓拍攝主體與您想要離焦的背景之間保持足夠的距離。第三個關鍵是您所使用鏡頭的焦距。正如之前所談過的,使用較長焦距便能更輕易達到淺景深,所以別忘了好好利用這項特性。許多攝影師都覺得 75 mm 到 100 mm 這一段焦距非常適合拍出背景模糊得很好看的肖像照。